現在正是金九銀十招聘旺季。日前,脈脈、京東共同發布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趨勢報告顯示,雖然北上廣深和大型企業仍是不少畢業生的不二之選,但一大批新興城市也展現出對人才的巨大吸引力。特別是互聯網經濟的發展,正催生一批新職業,比如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、數字化管理師、電子競技員等。
互聯網經濟的發展,不僅改變了商業模式,也改變了人們對于職業的傳統認知。除了企業自身吸納專業人才滿足創新需要之外,更重要的是產生了較強的“滾雪球效應”。互聯網平臺上孵化的創新項目,正在與傳統產業融合中迸發出新的活力。以電商平臺為例,其內生的生態體系就衍生出了用戶體驗師、AI應用設計師、數據分析師等新興職業。數據顯示,從2018年起,京東、餓了么等互聯網企業紛紛發力“下沉市場”,這些企業在低線城市的增長速度遠遠高于一二線城市,也為當地年輕人提供了多樣化、個性化的職業選擇。
同時,互聯網經濟平臺化、去組織化的發展趨勢,呈現出工作內容碎片化、工作方式彈性化、創業機會互聯網化等新特點,不僅催生了一些新職業、新機會,還提升了許多人的職業滿意度。比如,許多擁有一份正式工作的專業人才,利用閑暇時間,在零工經濟平臺上為他人提供專業服務獲取報酬,工作時間越來越自由,工作和職業的邊界也變得越來越模糊。如今,越來越多的“90后”選擇成為這樣的“斜杠青年”。
需要認識到的是,互聯網經濟催生了一些新職業,帶來了新機遇,自然也會帶來新問題,這需要用足夠的耐心與智慧去克服、去引導。
對于一些成長中的新職業,監管部門不應急于加以限制,甚至直接“一刀切”禁止,應秉持包容審慎的監管原則,鼓勵創新、趨利避害,促進其規范發展。同時,還要加強對互聯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。
文章出自人民網IT頻道,由點子科技小編整理,部分內容有刪改。如有侵權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